“我去改個套餐,原來的套餐通話時長用不完,流量也用不完。”套餐變更,對90后小伙兒張浩鵬來說,再熟悉不過了。從2010年擁有第一部智能機到現在,手機沒換過,號碼沒換過,只有套餐自己也不記得換過多少次了。 在他的印象里,2010年用過一個38元的套餐:240條短信、300分鐘省內通話、30M流量。
2013年年初,大家都玩起了微信,短信幾乎被遺忘,他變更為58元套餐:600分鐘省內通話、500M流量。
2014年某一天,突然大家都玩起了QQ、微信的免費電話功能,張浩鵬變更為108元的套餐:300分鐘國內通話、1G流量。
而隨著Wi-Fi的覆蓋,通話時長和流量都節省了很多,他正在考慮再次變更套餐……
微信免費電話 攪亂舊有通信體系
隨著社交工具的不斷更新換代,跟張浩鵬一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通過更換套餐來調整自己的話費配置。動輒上百元的通話費、短信費正在被流量取代,三大運營商舊有的通信體系也在面臨新的變局。
2013年,微信的實時對講功能一度贏得好評,但終究未形成氣候。“群聊速度太快、太亂”“太費流量”“雙方互動不及時,耽誤事”……種種原因,微信以有別于短信、通話的另一種形態存在著。
時隔一年,微信電話再次攪亂了三大運營商的通信體系。
早在2014年,騰訊推出微信電話本3.0,大打“免費通話”之牌,迅速在通信界和上億活躍用戶中成為熱點。所謂的“免費電話”,準確地說是“流量電話”,通話消費的是流量,而非話費。與之前不同,這次的微信電話本使用了單獨的客戶端,需要通話雙方都下載微信電話的客戶端,并開通免費通話功能,只要網絡信號穩定,雙方通話就暢通無阻。
微信電話本到底能走多遠,“能量”會有多大?三大運營商維持的通信局面、收費標準會不會被顛覆?
之前,由于微信業務帶走了運營商的大筆短信收入,就曾經傳出運營商計劃“向微信收費”的消息。如今,微信憑借一個電話本已經超越短信,直接觸碰到運營商的核心地帶——語音通話。
進入2015年,互聯網雖然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撼動三大運營商,但客觀存在的事實是:微信電話本已經給運營商敲響了警鐘,預示著新通信時代即將到來。
融合通信 開啟多功能應用“一鍵通”潮流
融合通信指的是,把計算機技術與傳統通信技術融合一體的通信模式。傳統電信領域的融合,其服務的對象多為商務。而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融合更多的發生在APP(編者注:APP指的是智能手機的第三方應用程序)功能和綜合性服務上,目標群體是普遍的大眾。
互聯網的滲透,決定了融合通信遍地開花的大形勢。一方面,互聯網覆蓋的人群越來越多,年齡較大的群體對新事物接受較慢,需要一個更新換代慢的平臺來維持;另一方面,手機作為日常通信工具,接受度較高,新的APP只有接近于手機原有軟件才容易被接受。
在張浩鵬看來,好用的APP“最理想的狀態是文字、聲音、圖像三種形態能同時啟用,并且代價不高”。也有業內人士坦言,一個APP搞定聊天、查詢、消費才是真正的互聯網通信春天。
“視頻、語音、文字信息等各種業務都集在一個平臺上,就相當于一個萬能數據庫,這些數據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而APP的作用就是通過一種手段來提取符合指令的信息,并將這些信息整合在某一個接受度較高的軟件上。”電信網絡維護員朱德良解釋道,互聯網形勢下通信融合的趨勢是:越來越多的功能一鍵化。以微信為例,它的升級方向是整合短信、通話、視頻、購物為一體。
4G時代 利益博弈下的速度與激情
從微信客戶端攪局傳統通信行業,到微信免費電話帶來“免費通話”全新理念,互聯網與通信在較量中共同進步。但隨著4G時代的到來,網絡速度與價格問題爭議不斷,三大運營商更是面臨左右手博弈的尷尬局面。
就在前不久,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了“提網速降網費”,這無疑給正在布局4G業務的三大通信運營商敲響了警鐘。“4G時代,網速更快了,費用更低了,互聯網通信存活的土壤更有利了。”朱德良坦言,提網速降網費無疑是為他人作嫁衣。以微信電話本為例,網速更快了,費用低了,微信電話將更好用,更受歡迎。但運營商的語音業務將處于競爭下風。
對此,也有業內人士認為,微信電話本和運營商的語音業務之間存在競爭,但并非像“數碼照片”對“膠卷”一樣毀滅性的替代,而是一種演化。微信電話本業務是基于運營商數據之上的,用戶在使用“電話本”時,仍然在使用運營商的數據服務,因此是完全可以雙贏的。
“互聯網對傳統通信業務的沖擊還停留在原始的同類競爭階段,當務之急是向相關業務的發散,而不是縱向的惡性競爭。”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校計算機通信工程教研室負責人胡斌認為,“互聯網+通信業”的發展方向不應該局限在對傳統通信業務的升級和優化上。短信、語音通話已經發展到一定程度,要超越、取代可能性已經不大,最大的缺口在于與這些業務有一定關聯性的其他業務。
據悉,韓國、日本的移動APP已可以顯示公交、地鐵等接近秒級的信息,而國內尚未達到。正如騰訊CEO馬化騰所言:目前微信所延展的功能、服務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