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網絡世界眼下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后天,2月2號,也就是中國的農歷大年三十,被一些國際互聯網公司稱為IP協議的終結日。
這是否危言聳聽呢?事實上消息的起因緣于數周之前,谷歌公司副總裁、有"互聯網之父"之稱的文特·瑟夫曾對媒體說,全球IP地址即將用盡。對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劉兵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方亮采訪時認為,"用盡說"基本屬實,但有一個前提,這里指的只是IPv4地址:
劉兵:這個IP地址用盡是指IPv4地址,這個地址相當于我們每個人每個上網機器都需要有一個在IP網絡上的地址,這個地址是幫助訪問這臺機器或者我們的網民訪問互聯網的時候容易被辨識到,所以嚴格意義上講IPv4地址是需要我們每個網民都要有一個的。
據了解,IPv4是一種互聯網通信協議,由谷歌公司副總裁瑟夫和同事于1977年創建,以讓全球電腦可以通過網絡互聯。它的長度為32位,分為4段,段與段之間用小圓點隔開,比如123.456.789.000。
不過,基于這一協議的IP地址總數,所有排列組合只有43億個。瑟夫說:"當初我以為這只是一項實驗,誰知道將來到底需要多大的網絡空間?"
可見,正是互聯網超出想象的發展,導致了IPv4地址的即將告罄,不過,互聯網評論員洪波也提醒:網民不必因此擔憂,但企業應該未雨綢繆:
洪波:目前對網民的影響可能不是特別明顯,因為網民目前大部分人上網是采用撥號上網,ABSL的接入方式,然后你上網的時候給你臨時分配一個IP地址,不是固定的,是臨時分配的,等你離線的時候,這個地址又會被別人使用,所以實際上是大家在共用一個IP地址。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過去企業可以申請一個IP地址然后它的設備可以連到互聯網上,IPv4地址數用完了,它就申請不到新的IP地址,如果想連接到互聯網上可能就沒有IP地址分配給它了。 據了解,目前國際上的主流觀點認為,要徹底解決供需矛盾,必須利用新版互聯網通信協議IPV6創造出數萬億個IP新地址。對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劉兵也給我們介紹了IPv4和IPv6的區別,v6為什么能代替v4?
劉兵:IPv4地址和IPv6地址之間最大的區別是數量級的區別,比如IPv4地址可能是4個字符段,IPv6地址是6個字符段,每個字符段可能是4位數,這塊形成的差距就非常大,如果是IPv6地址應該能夠滿足我們目前提到的像感知中國這樣的一些物聯網概念,也能保證有更多的電器或者其他的物體都能上網。
互聯網評論員洪波則對IPv6的前景給出了更為燦爛的預言:
洪波:過渡到IPv6理論上我們所有的設備都可以連入互聯網,并且獲得一個永久性的固定的IP地址,基本上地球上每一粒沙子都可以有一個IP地址。
可見,如果說IPv4實現的只是人機對話,而IPV6則能擴展到任意事物之間的對話,它不僅可以為人類服務,還將服務于眾多硬件設備,如家用電器、傳感器等,它將是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深入社會每個角落的真正的寬帶網。
然而,詩意的未來首先面對的是轉型的陣痛,由IPV4協議升級到IPv6協議是一個浩大復雜的工程,不僅所有用戶都必須更換終端設備:接入互聯網的路由器或調制解調器,所有網站和互聯網服務商也必須全面改造,提供適用于IPv6協議的終端設備入網"接口"。
對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劉兵強調,挑戰同時也是機遇,IPv6的變革對于打破原有的IP地址分配格局,促進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是一個良好的契機。
劉兵:互聯網的誕生是誕生于美國,IPv4地址的控制大家都知道是在美國最多,比如說中國將近4億6千萬網民,IPv4地址實際上就是說v4地址里面絕大多數還是被留在了美國,美國控制了一個大多數的資源保證了自己的使用,而不能保證其他的國家或地區。到了IPv6地址數量會極大的豐富,IP地址的數量極大豐富就讓我們不會受這樣的限制。另外一個IPv6的戰略可能會降低了我們上網的門檻,這樣我們會有更多、更豐富的網絡內容供我們來使用,當然也會給吸引更多的網民到網上來。其實我們早就說過,互聯網對于中國來講應該是一個廣闊的舞臺,我們可以在將來有自己的IP公司或者互聯網公司,比如像谷歌、蘋果,最容易誕生的國家就是在我們中國,只要在我們中國互聯網應用程度更高,我相信我們中國也會有世界級的互聯網公司和IP公司。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網絡世界眼下流傳著這樣一條消息:后天,2月2號,也就是中國的農歷大年三十,被一些國際互聯網公司稱為IP協議的終結日。
這是否危言聳聽呢?事實上消息的起因緣于數周之前,谷歌公司副總裁、有"互聯網之父"之稱的文特·瑟夫曾對媒體說,全球IP地址即將用盡。對此,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助理劉兵接受《新聞縱橫》值班編輯方亮采訪時認為,"用盡說"基本屬實,但有一個前提,這里指的只是IPv4地址:
劉兵:這個IP地址用盡是指IPv4地址,這個地址相當于我們每個人每個上網機器都需要有一個在IP網絡上的地址,這個地址是幫助訪問這臺機器或者我們的網民訪問互聯網的時候容易被辨識到,所以嚴格意義上講IPv4地址是需要我們每個網民都要有一個的。
據了解,IPv4是一種互聯網通信協議,由谷歌公司副總裁瑟夫和同事于1977年創建,以讓全球電腦可以通過網絡互聯。它的長度為32位,分為4段,段與段之間用小圓點隔開,比如123.456.789.000。
不過,基于這一協議的IP地址總數,所有排列組合只有43億個。瑟夫說:"當初我以為這只是一項實驗,誰知道將來到底需要多大的網絡空間?"
可見,正是互聯網超出想象的發展,導致了IPv4地址的即將告罄,不過,互聯網評論員洪波也提醒:網民不必因此擔憂,但企業應該未雨綢繆:
洪波:目前對網民的影響可能不是特別明顯,因為網民目前大部分人上網是采用撥號上網,ABSL的接入方式,然后你上網的時候給你臨時分配一個IP地址,不是固定的,是臨時分配的,等你離線的時候,這個地址又會被別人使用,所以實際上是大家在共用一個IP地址。對企業的影響可能會比較大,過去企業可以申請一個IP地址然后它的設備可以連到互聯網上,IPv4地址數用完了,它就申請不到新的IP地址,如果想連接到互聯網上可能就沒有IP地址分配給它了。